电气事故的发生及其规律分析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7日

电气事故是电气安全工程主要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掌握电气事故的特点和事故的分类情况,对做好电气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电气事故的发生特点

电气事故的发生具有以下特点:

1.电气事故危害大

电气事故的发生伴随着危害和损失,严重的电气事故不仅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发生事故时,电能直接作用于人体,会造成电击;电能转换为热能作用于人体,会造成烧伤或烫伤;电能脱离正常的通道,会形成漏电、接地或短路,引发火灾或爆炸。

电气事故在工伤事故中占有不小的比例,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触电死亡人数大约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5%。

2.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

电能的使用极为广泛,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工业还是农业、交通业还是建筑业等,都广泛使用电力。电气事故并不仅仅局限在用电领域的触电、设备和线路故障等,在一些非用电场所,因电能的释放也会造成灾害或伤害,例如,雷电、静电和电磁场危害等,都属于电气事故的范畴。

3.电气事故的危险难识别

由于电能看不见、摸不着,不具备为人们直观识别的特点。所以由电引发的危险不易被人们察觉、识别和重视。因此,电气事故往往猝不及防、措手不及。

4.电气事故的防护研究综合性强

电气事故的机理除了电学之外,还涉及其他学科。对电气事故的分析,不仅要研究电学,还要与力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电气事故的预防上,既有技术上的措施,又有管理上的措施,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技术方面,预防电气事故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电气安全技术,研究新出现的电气事故的机理及其对策,开发电气安全领域的新技术等。在管理方面,主要是健全和完善各种电气安全组织管理措施。一般来说,电气事故的共同原因是安全组织措施不健全和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善。实践表明,即使有完善的技术措施,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组织措施,仍然会发生电气事故。因此,须重视防止电气事故发生的综合措施。

二、触电事故的分布规律

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触电事故的分布具有规律性。触电事故的分布规律为制定安全措施及大限度地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率提供了有效依据。根据国内外的触电事故统计资料分析,触电事故的分布具有如下规律。

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

一年之中,二、三季度是事故多发期,尤其在6-9月份为集中。其原因主要是这段时间正值炎热季节,人体穿着单薄且皮肤多汗,相应增大了触电的危险性。在这段时间很多地区潮湿多雨,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有所降低。另外,许多地区处于农忙季节,用电量增加,农村触电事故的发生率随之增加。

2.青、中年人以及非电工人员触电事故多

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员是设备操作人员的主体,他们直接接触电气设备,部分用电人员只经过简单培训甚至不培训就上岗,缺乏电气安全的知识。

3.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

低压触电事故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其原因主要是低压设备远多于高压设备,而且缺乏电气安全知识的人员多是与低压设备接触。因此,应当将低压方面作为防止触电事故的重 点。

4.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设备经常移动,工作环境条件较差,容易发生故障。另外,在使用时需用手紧握设备进行操作。

5.机械、建筑、冶金、矿业行业触电事故多

这些行业存在工作现场环境复杂,潮湿、高温,现场金属设备、铁屑多等不利因素,且这些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些行业中手持、手动电动工具较多,漏电、触电的机会自然增加。

6.误操作事故多

主要是由于防止误操作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不完备造成的。触电事故的分布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对电气操作人员来说,通过在低压系统推广漏电保护装置,使低压触电事故大大降低,高压触电事故反而比低压触电事故多,低压触电事故与高压触电事故的比例发生变化。

电气事故是具有规律性的,且其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在电气事故中,大量的事故都具有重复性和频发性。无法预料、不可抗拒的事故毕竟是极少数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已经积累了同电气事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各种技术措施、安全工作规程及有关电气安全规章制度,都是这些经验和成果的体现。只要依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完善电气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电气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鲁公网安备 37098302000770号